承租人的“优先购买权”如何实现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律师办案手记
案情简要: 
    承租人A与出租人B签有房产租赁合同,租期为十年,合同约定:租期内如出租人出卖房产, 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具有优先购买权。在承租人A租赁该房产两年时,B在未告知A的情形下,将该房产以15万元转让于C,C要求终止租赁关系,三方发生纠纷,A遂向法院提出起诉,要求法院判令B继续履行或优先购买赔偿损失。本案经法院一审、二审审理最终判决A在同等条件下,享有优先购买权。本案进入执行程序后,A主张购买价款为15万元,而B主张如A优先购买,价款为35万元,如A不同意,则C愿意以此价款购买该房产。A拒绝以此购买,法院裁定本案执行终结。
争议焦点:
    A认为在租赁期内B将房产转让于C价款为15万元,且已登记过户,虽后经法院判决该转让无效,但A若购买房产应以C该次购买价格15万元为准。
    法院认为:原B与C的买卖已归于无效,B有权再行决定自己房产的出卖价格,如强行以15万元将房产转让于A,则侵犯了房产所有人B的所有权。现在A不同意以35万元优先购买,等于自行放弃权利,本案终结。
观点解析:
本文认为:A与B的交易价款应以15万元为准,理由如下:
     1、我国《合同法》明确规定,承租人在承租期内,如出租人出卖租赁物,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具有优先购买权。结合本案而言,条款中的“同等条件”是指的出卖人在出卖租赁物的价金。笔者认为:本案法院判决A享有优先购买权时,B与C的买卖行为已经履行完毕,虽经法院判决买卖合同无效,但B还确定了自己出卖房屋的价款,在这15万元价位上,A享有优先购买权,而非B第二次出卖所主张的“35万元”。
     2、B与C的行为显属恶意串通、哄抬价格,以达到阻止A优先购买的目的。
     3、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对本案的处理不妥。
    法院在执行本案的过程中,片面强调了房产所有人的所有权,并使其绝对化。笔者认为:所有权就其法律性质而言,是一种绝对权,但这种绝对性是要受到一定限制的,即所有权人应在法律保护的范围内,合法行使权利。房子愿意卖给谁,本案是所有人的权利,但是对于出租的房屋,所有人就受到法律的限制,要给予承租人优先购买权;房屋的定价,原本也是所有人的权利,但是一经在交易中确定,就不能再行改变。就本案而言,法院片面强调所有权的绝对性,给出租人再行定价的权利,就会使优先权形同虚设,人民法院的判决成为一纸空文。
    一般来讲,承租人与出租人发生纠纷诉至法院,由于双方反目,在实现优先购买权这一过程中,很难象普通的交易那样心平气和。出租人会想尽办法阻止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实现。如果允许出租人再行定价的话,出租人必然哄抬价款以达到报复承租人的目的。因此,要实现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,只能以出租人此前已(或拟)卖给他人的价格来定。此时,出租人已无再行定价的权利。本案中,法院应以15万元的价格确保A的优先购买权得以实现。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撰稿:王文来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校对:刘祖君
    送:政法委、戚局长、曹局长、律师科、局办公室、电视台、沧州晚    
    报、沧州广播电视报、各法律服务单位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发:各位律师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咨询热线:13803178777 3589060